王室光環下的倫敦奧運 讓位于女王登基鉆石慶典
作者:作者 責任編輯:wanghui2 [2012-07-25 18:15:28] 出處:其他
對于許多英國人來說,今年的頭等大事并非倫敦奧運會,而是女王登基60周年“鉆石慶典”。
王室慶典更能喚醒英國人心中的自豪感,以及展現英國作為一個古老國家的偉大、厚重與華麗在經濟疲軟讓人感到淡淡哀傷的時期,“國家情緒”顯得尤為重要。
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就直截了當地說,今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女王陛下登基60周年的“鉆石慶典”,而后才是奧運會。
英國旅游局則對奧運會更為“不屑”,在其提供給《中國經濟周刊》的“2012年去英國旅游的12個理由”中,女王登基“鉆石慶典”排在第一位,而倫敦奧運會則被排在最后一位,在它前面還有泰坦尼克號起航100周年紀念、全球莎士比亞節、披頭士樂隊成立50周年慶等等。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第三次舉辦奧運會的城市,倫敦完全有資格說: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更何況,有“英超”、“溫網”,英國真的不缺體育盛事,也沒必要靠舉辦一次“無與倫比”的奧運來展現自身的強大。
不過,不要為倫敦奧運會難過。英國王室已經擺出十足的姿態,他們會全力支持、參與倫敦奧運會在英國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思維定式,只要王室支持某件事,這件事就一定是嚴肅的、重大的。
英國王室是奧運會的貴人
英國人從來不認為奧運只是體育,或者說,體育也不僅僅是體育,它曾是上流社會、精英階層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他們才有大把的休閑時間和訓練費用。
早在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到1901年在位)時代,也就是英國最強盛的“日不落帝國”時期,現代體育就已經從英國的伊頓公學等貴族學校萌芽。這些學生后來進入牛津、劍橋等大學深造,畢業后進入各行各業,也漸漸把他們擅長的體育項目帶到了各自的領域、階層。足球等不少體育項目的規則,都是由牛津、劍橋這兩所名校的學生參與制定的。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也正是在英國獲得了舉辦現代奧運會的靈感。19世紀末,顧拜旦在英國他發現,強健的國民體質是大英帝國稱霸世界的基礎。事實上在1850年,英國中部施洛普郡的馬奇·溫洛克小鎮,居民們就組織了一場全國性的奧運會。溫洛克見聞,讓顧拜旦萌發了創辦現代奧運會的想法。于是,我們看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吉祥物,名字就叫“溫洛克”。
事實上,現代奧運會的不少項目,比如賽艇、馬術、現代足球、曲棍球等,都起源于英國,其規則也都是在英國制定并完善的。就連馬拉松這樣的古老項目,也為英國改變了規則。1908年倫敦奧運會,馬拉松延長了賽程,這次修改純粹是為了確保王室可以既看到比賽開始,也看到結束。它的起點設在溫莎城堡,而終點的體育場內有王室包廂。
不僅對運動項目及規則起到了直接或間接的作用,英國王室對倫敦三次舉辦奧運會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1908年,奧運會本應在羅馬舉辦,但因為當時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倫敦接下了這個重擔。當時,奧運會還鮮為人知,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說服了英國政府主辦該屆奧運會。
1948年,各國都忙著從二戰中恢復國力,倫敦挺身而出,成為唯一申辦奧運會的城市。喬治六世國王親自主持開幕式。當時,奧運會的名氣仍然遠遠不及英國王室。在那次奧運會田徑比賽中奪得4塊金牌的荷蘭選手芬妮·布蘭克斯·科恩回憶說,當她剛剛結束同一名英國選手的激烈角逐,場上響起了英國國歌,這令她倍感沮喪,以為自己輸掉了比賽。然而,那只不過是為英國王室成員入場就座播放的音樂。
今年夏天的倫敦奧運會,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將繼承父親和祖父的角色,主持開幕式。這預示著賽事將在英國享有最高規格的國家禮遇。
女王要和007演對手戲
倫敦真是不太幸運,前兩次舉辦奧運會受到自然災害、戰火綿延的影響,第三次舉辦又趕上了金融危機。調查顯示,英國民眾對奧運會的支持率只有60%左右,這與北京奧運會99%的民眾支持率相去甚遠。
不少英國人認為,英國依然沒有從經濟危機中完全走出來,在度日艱難時分很難發揮奧運會的“錦上添花”效應。英國最大的工會聯合工會甚至宣稱,工會成員和社區民眾將可能在奧運會期間走上街頭。
同樣是舉國上下的重大活動,女王登基60周年的“鉆石慶典”卻沒有那么多的質疑。“政府準備用兩件事(女王登基慶典和奧運會)來延續一個漫長夏天的歡樂氣氛,但是,兩者帶給當權者的風險和回報是截然不同的。”英國《經濟學人》撰文說,在當前的經濟緊縮氛圍下,女王登基作為一個古老的慶典儀式,會比奧運會這個全球體育名人的流行節目更靠譜。因為,“王室積累了豐厚的物質條件,足以應付登基慶典,而奧運會卻是由一幫不需要削減自身開支的體育精英們來主導,顯得有些不負責任。”
在負面情緒影響下,如何喚起英國民眾對奧運會的熱情?
女王已經盡力了。她欽點了“007”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來演場“對手戲”,克雷格進入白金漢宮女王密室接受指令的橋段會在奧運會開場表演上播出。
她還打破了王室500年的傳統,決定在倫敦奧運會期間將皇宮的一部分出租給私營公司。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對外出租的是圣詹姆斯宮的正殿、壁畫室和安妮王后的臥室,一天租金3萬英鎊。盡管從1837年開始就沒有君主住在圣詹姆斯宮,但它依然是英國王室生活的中心,正常情況下是不對公眾開放的。但這一次,承租的私營公司可以在這里開派對,入住王宮(博客,微博)的客人還可享受王室職員的服務。圣詹姆士宮與部分賽事會場離得非常近,王室方面表示,女王此舉是要妥善利用王室歷史遺產和地理位置優勢,向全世界推廣英國王室形象。
作為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最具影響力的王室,英國王室不僅在英國民眾心中舉足輕重,在全世界都有影響力。英國王室本身就是奧運會上頗有特色的英倫風景。從這個角度出發,英國王室對倫敦奧運會起到的宣傳作用,甚至比倫敦奧組委還要大。
而倫敦奧組委也決意要沾沾皇家的紫氣。已經公布的倫敦奧運會頒獎臺、儀式裝束等,全部采用與英國王室加冕袍一樣的紫色。英國首相卡梅倫和倫敦市長約翰遜都表示,女王登基慶典給奧運會設立了一個“黃金標準”。
王室全員上陣
王室的光環籠罩在本屆奧運會的每一個角落。從申奧到籌辦,再到接下來的觀賽,甚至參賽,倫敦奧運處處都會有王室成員的熱情參與。有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帶頭,王室成員,尤其是青年一代王室成員,幾乎全員上陣。去年剛剛大婚的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以及27歲的“鉆石王老五”哈里王子已經出任倫敦奧運會大使。
“王室對公眾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王室雜志》執行主編喬伊·利特表示,“每個人都想見見劍橋公爵夫人(凱特王妃)。這是令青年人最著迷的事情。”
凱特王妃在學校時曾經是曲棍球隊隊長,倫敦奧運會前夕,她和英國曲棍球代表團一起在新建成的奧運會曲棍球場進行了一場訓練。哈里王子和“飛人”博爾特較量了一番,并且神奇地“贏了”。
與他們的“作秀”相比,女王的外孫女扎拉則是真刀真槍地朝著倫敦奧運會出發了。扎拉的母親安妮公主曾參加了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馬術比賽,但不幸從馬上墜落。扎拉本人目前已經獲得了奧運會英國馬術代表隊的入選資格。之前,外界普遍不看好這位31歲的老將,但扎拉始終全心投入,為了參賽,她甚至放棄了出席為外祖母登基60周年舉行的泰晤士河游船慶典,令外界對她執著的體育精神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