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兵敗竟改張繼科一生!父親怒令別踢球換乒乓
作者:作者 責任編輯:wanghui2 [2012-08-03 14:26:29] 出處:其他
如果說,“狠心”老爸用武力助長了張繼科的球技,那么漂亮媽媽則給繼科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后盾,讓兒子始終保持不服輸的精神。身材挺拔、面容帥氣的張繼科,繼承了母親徐錫英的好基因。徐錫英是個標準的青島美女,身材高挑,皮膚白皙,年輕時曾經做過服裝模特。
張繼科最愛媽媽做的飯菜
在對繼科的教育上,徐錫英跟丈夫早有分工。兩口子約法三章:凡是跟乒乓球有關的事情由丈夫全權負責,而徐錫英則包攬了乒乓球之外繼科的一切衣食住行。自從張繼科開始打球,擔任“后勤部長”的徐錫英就變著法兒給兒子做飯加營養,魚、蝦、排骨頓頓不落,生怕張繼科的營養跟不上。久而久之,原本結婚前鍋碗瓢盆都沒碰過的徐錫英,也練得一手好廚藝。離開家后,到了專業隊的繼科開始了集體生活,不管是在國家隊還是俱樂部,伙食一點都不比家里差,可是繼科最喜歡吃的還是媽媽做的西紅柿雞蛋面。每次從外地回到家,第一個想要吃的就是西紅柿雞蛋面。而對于外面飯店里做的西紅柿雞蛋面,繼科則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比我媽做的差遠了。”
不過,作為一名地道的青島人,繼科對蝦非常不感興趣,魚和螃蟹還可以。說到這個,徐錫英笑著說:“繼科小時候可沒少吃蝦,他爸爸告訴他蝦的形狀像弧線,多吃蝦,弧圈球拉的好。”
張繼科兒時唯一玩具是足球
繼科小時候練球,沒少挨爸爸批,徐錫英也沒少為這事跟丈夫拌嘴。后來,她意識到丈夫之所以這么做也是為兒子好,就沒再多管。采訪中,徐錫英幾次眼眶泛紅。“打在兒身疼在娘心”,徐錫英對此深有感觸,所以每次見丈夫“教訓”兒子時,她都選擇了回避。有次,徐錫英來給晚上練球的兒子送飯,見到丈夫正對兒子“動用武力”,心疼兒子的徐錫英不忍心看下去,把手里的飯放下后,轉身就走出了訓練室。
這么多年,兒子打球吃過的苦,當媽的也都看在眼里。張繼科奧運奪冠后,徐錫英一直在說,“經過這么多年的訓練,吃了那么多苦,兒子真的很不容易。”徐錫英告訴記者,繼科的童年沒有其他同齡人那么豐富多彩,除了練球還是練球。與同齡人相比,童年時繼科的玩具很少。在家里,要想找出一樣繼科玩過的玩具還真不容易。在徐錫英印象里,繼科唯一的玩具是一個小足球,“那還是打球贏了比賽,我答應買來獎勵他的禮物。”
張繼科兩年前為爸媽買新房
正是這份濃濃的母愛,繼科跟媽媽特別親,從小就跟媽媽睡一個被窩,直到他去了濟南魯能俱樂部打球。繼科會在媽媽生日當天的0點發信息給她,“每年我過生日,都不用看,一過了12點,肯定會收到他的短信祝我生日快樂。”只不過,徐錫英每次都覺得孩子訓練比賽那么辛苦,還想著自己,就會默默流淚。只要和母親有關的節日,繼科都會送禮物給媽媽。
兩年前,繼科給爸媽買了新房子,因為那之前,他們在青島臺東八路的家已經住了近10年,冬天屋子里沒暖氣非常冷,心疼爸媽的繼科一直就想著給家里換套房子。后來房子買上了,繼科又張羅著給家里搞裝修,盡管他在國家隊訓練,但每次打電話,繼科都會問家里房子裝得怎么樣了……每次聊到這里,徐錫英總是欣慰地說,“兒子為這個家出了不少力,懂事了。”
張繼科:
名字來自巴西球星“狠心老爸”揍出冠軍
張繼科1988年出生在青島,父親張傳銘曾是乒乓球專業隊員,卻對足球情有獨鐘,所以“繼科”這個名字來源于當時巴西隊球星“濟科”。不過,1993年中國男足兵敗也門,讓球迷爸爸張傳銘挺生氣,“當時我就跟兒子說,兒子咱不踢球了,改打乒乓球,爸爸可以教你一輩子!”
張繼科四五歲起就開始接觸乒乓球。為了練球,張傳銘把家里最大的房間騰出來,支起乒乓球臺。那時候,繼科剛剛有個臺子高,實在無法練習,張傳銘就在地上墊起木板,讓兒子站到木板上揮拍學擊球的動作。從繼科開始學打球開始,張傳銘對兒子練球時每一個動作和神態都了如指掌,因此只要兒子稍有走神,張傳銘就能感覺到。“一到這個時候,我這個火就壓不住。”張傳銘稱,為了讓兒子保持注意力集中,自己有時就要狠心給兒子“來上兩下”。“每次打他,我心里其實心疼得很。”張傳銘說,因為乒乓球是一項技術非常難的運動,國內競爭又十分激烈,既然兒子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才能成功,“有次打兒子下手狠了,看到兒子屁股上留下的紅手印,自己心里也很難受。我也掉眼淚。”
張傳銘清楚地記得,張繼科14歲那年進國家隊后,有一次他問兒子,“爸爸那么打你,你恨不恨爸爸?爸爸現在和你道歉。”結果張繼科的回答讓張傳銘大為感動,“爸,我一點都不恨你,如果沒有你當初那番教育,我也練不成今天這樣。”
別看張繼科表面上看起來酷酷的,但卻有一副俠義心腸。去年11月,繼科到四川參加乒超聯賽,得知四川省乒乓球隊中名叫周虹妤的小隊員因心肌炎誘發心衰竭和肺水腫生命垂危的消息,他當即為這名小球員捐了1萬塊錢,這件事情,繼科沒有告訴任何人,后來,有人問起來,繼科只是淡淡地說:“小孩球不錯,也很勤奮,我就想盡自己一片心意幫幫她。”